讓患者有尊嚴的生活
從自然規律來說,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,這是現代醫學無論如何發展都不能改變的事實,對于醫生來說,目標就是為了減輕患者的痛苦、對于護士來說,目標是為了讓患者在就診期間得到優質照顧和心理滿足。
雖然我們醫務人員的初衷是為了患者好,但是我們也要意識到任何治療除了益處也會給患者帶來風險,所以,我們一定要立足于患者角度,為他們尋找到最合適的治療方案,真正合適的治療方案對于患者的生活質量一定是利大于弊。
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去做飯呢?
首先,我們要加強溝通,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。良好的護患關系直接影響病人心里的變化,護患關系良好時有利于取得患者的配合,增加對我們醫護的信任,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。
其次,我們要做好健康教育。運用護理程序評估患者,將心理護理融入到個性護理中,根據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,及時與病人家屬溝通,了解其想法,給予適當的心理支持和鼓勵,使患者和家屬能了解到疾病相關知識,能夠達到積極配合治療。
再者,提高我們的技術水平。技術是構成護理服務質量關鍵所在,如果沒有過硬技術,那么再好的態度也不能使病人滿意。除了不斷加強專科知識的學習,還要積極參加新技術、新業務的培訓,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及嫻熟的操作技能。表現在:一是穩; 動作既輕柔、靈巧、穩妥;又有條有理。二是準; 既遵守操作規程;又準確無誤,恰到好處。三要快:既動作熟練,眼疾手快;用較少的時間高質量的完成操作任務。四要好:既質量好、效果好。只有技術過硬、才能做到遇事不亂、治療準確。
當我被嫌棄時,靠近我
當我被漠視時,關注我
當我有呼喚時,回應我
當我不敢奢求時,滿足我
患者選擇我們醫院,一定是想要最好的治療,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,我們就應該給患者提供最好的就診體驗,認認真真的解決問題,努力使醫護患者相互信任相互理解。我們的就診安排的應該更加合理流暢,讓患者在每一個就診環節都感到被尊重,被關心,讓他們能感受到我們的愛。(心臟內科六病區 鄭琪琪)